找到相关内容225篇,用时4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普劝发心印造经像文

    寻仇百劫。恶缘未熟,任尔逍遥。时会已来,凭谁解救。鬼魅相侵,虎蛇见逼。孽由自作,事非偶然。修士惕之,印造经像,预行忏罪。于是纵有恶缘,悉皆消释。倘临险地,胥化坦途矣。   五、心得安慰,日无险事,夜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274506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灵山

    一路,皆不外此放生、往生、忏罪、受菩萨戒之修行与止观”,人称“天台净土教”(18)。  表现之二,教义化为娱神和自娱的传奇人物及其有趣故事,以济公和弥勒为最成功的典型(19)。  济公,俗名李修元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3246029.html
  • 弘一大师:南山律苑随讲别录

    结僧界、受戒、忏罪、说戒、安居、自恣等,亦易行耳。    八、未来之希望   余于初出家受戒之时,未能如法,准以律义,实未得戒,本不能弘扬比丘戒律。但因昔时既虚承受戒之名,其后又随力修学,粗知大意。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弘一大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0553262.html
  • 佛教伦理与时代潮流

    uposadha,是清净的意义,是忏罪的意思。是等同无异的意思[14],原本它跟饮食是无关的语辞的缘缘故。可是台湾的佛教,不,应该说是自从宋朝以后中国江南的佛教[15],为何产生了这种现象呢?在此我们来看看与台湾...

    释慧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1955074.html
  • 关于戒律

    舍堕。这是由于取了或畜了不应取,也不应畜的东西,首先应将那物舍给僧团,然后再以忏波逸提罪的方法忏罪。(五)九十单堕。梵语音译为波逸提或波逸底迦。波逸提,是指堕地狱罪,因这无物可舍,故通常称为单堕。(六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4256130.html
  • 佛教戒律概述

    三十舍堕。梵语音译为尼萨耆波逸提,尼萨耆的意思是“尽舍”,波逸提的意思是“堕”,合起来称为舍堕。这是由于取了或畜了不应取,也不应畜的东西,首先应将那物舍给僧团,然后再以忏波逸提罪的方法忏罪。(五)九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92757844.html
  • 明清金刚经灵验记之研究

    中华佛学学报》第八期,台  北:中华佛学研究所,1995年7月  王月清:〈中国佛教善恶报应论初探〉,《正观杂志》第4期,南投:正  观杂志社,1998年3月25日  释大睿:〈中国佛教早期忏罪思想之...

    何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959660.html
  • 戒律的现实价值

    核心,驻戒摄僧的民主团体组织,大众的一切待业都以戒为准则,僧中的一切大小事宜都依据戒律,由大众僧商讨决定,如受戒、自恣、忏罪以及生活中的琐碎事,皆须在僧中做阉磨法秉白大众载决。僧中羯磨,如我国的最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3262559.html
  • 印顺法师对“大乘教团起源”之考辨

    提婆达多,但这在教界是很少的;另一种如瞻波比丘的分为二部。 (三)“不见罪举罪”(不见槟) 、“不忏罪举罪”(不作槟) 、“恶邪见不舍举罪”(邪恶不除槟)等三种比丘,被僧伽羯磨后,则无定期褫夺共住权...

    清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2267021.html
  • 关于当代人间佛教走向问题

    与‘智增上’的不同。重信的,信十方佛(菩萨)及净土,而有‘忏罪法门’、‘往生净土法门’等。重智慧的,重于‘一切法本不...

    邓子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2067440.html